无角陶赛特羊和杜泊羊在秦岭地区的繁育效果
|
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 |
原发表日期: 2006-08-06 原作者: 黄莉萍 马章全
|
摘 要 此文从七个方面分析表明,引进到秦岭地区的两个肉羊品种的繁育效果及种用价值,达到了成功利用的预期目的。
关键词 无角陶赛特羊 杜泊羊 秦岭地区 繁育效果
2001年,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洛南县信德种羊场,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著名的肉用绵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104只和杜泊羊189只。经连续五年的全面观测表明,这两个品种的繁育效果及适应性良好。现简报如下。
1 场区基本条件
该场是陕西省最早引进国外肉用优良绵羊品种的种羊繁育场,其中杜泊羊也是国内引进最早的场家。场区环境优雅未污染,青山绿草、景色秀美,空气清新;位于洛南盆地的西部,距西(安)洛(南)公路6km,场内三面环山,一面与外界相通,和周边形成天然隔离屏障;地处110°09′(E),34°06′(N),海拔高程963.4m,年均降水量756mm,年均气温15.6℃,最高气温40℃,最低气温-15℃,全年日照2382h,无霜期210~260d。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。
几年来,全场常年繁育优良肉用绵、山羊1600只左右。拥有930hm2天然坡地草场,因平地较少,土层较薄,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场较少。羊群全年采取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,而80%以上的营养来自舍饲供给,采用配合日粮,主要粗饲料为苜蓿(青草和青干草)、刺槐叶(青叶与青干草)、玉米全穗青贮料及豆类秕壳等。水质较好。无地方病。
2 生长发育
在羊只适应性良好的条件下,我们随机测定了部分羊的体重,结果见表1与表2所示。
表1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羊的体重单位:kg
品种
|
性别
|
初生
|
断奶
|
周岁
|
成年
|
n
|

|
s
|
n
|

|
s
|
n
|

|
s
|
n
|

|
s
|
无角
|
♂
|
72
|
4.2
|
0.7653
|
47
|
35.2
|
5.0900
|
36
|
74.4
|
8.3664
|
21
|
104.0
|
8.4387
|
陶赛特羊
|
♀
|
85
|
4.0
|
0.8676
|
52
|
32.3
|
6.4100
|
50
|
59.3
|
5.7539
|
44
|
80.0
|
7.8315
|
杜泊羊
|
♂
|
59
|
4.5
|
0.7156
|
34
|
38.5
|
6.8048
|
18
|
86.7
|
8.1226
|
26
|
108.5
|
10.823
|
♀
|
59
|
4.2
|
0.6983
|
36
|
35.8
|
5.1948
|
20
|
68.2
|
7.4392
|
36
|
87.9
|
7.9584
|
表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羊的体重增长速度比较
品种
|
性别
|
初生:断奶
|
周岁:成年
|
只数
|
平均重
|
比较
(以初生重为1)
|
只数
|
平均重
|
比较
(以成年重为100)
|
无角
|
♂
|
72:47
|
4.2:35.2
|
1:8.4
|
36:21
|
74.4:104.0
|
71.5:100
|
陶赛特羊
|
♀
|
85:52
|
4.0:32.3
|
1:8.1
|
50:44
|
59.3:80.0
|
74.1:100
|
杜泊羊
|
♂
|
59:34
|
4.5:38.5
|
1:8.6
|
18:26
|
86.7:108.5
|
79.9:100
|
♀
|
59:36
|
4.2:35.8
|
1:8.5
|
20:36
|
68.2:87.9
|
77.6:100
|
从表1和表2可见:
2.1两个绵羊品种在该场的很相似繁育条件下,杜泊羊各年龄段平均体重都大于无角陶赛特羊,但在周岁后的个体重均匀性方面却稍逊于无角陶赛特羊。此与杜泊羊测定只数较少有关。
2.2 从生长发育的增长速度看,仍以杜泊羊稍快,但差异不显著(P>0.05)。若以初生重为1,则两个品种成年体重分别是:杜泊公羊24.1,母羊20.9;无角陶赛特羊相应为24.8和20.0。就断奶后至周岁生长速度看,若以断奶重为1,则两个品种羊周岁体重分别是:杜泊公羊为2.3,母羊1.9;无角陶赛特羊相应2.1和1.8,杜泊羊比无角陶赛特羊增长快。
2.3 两个品种羊各年龄段公羊平均体重大于母羊。而杜泊羊各年龄段体重的均匀性,公羊都差于母羊;无角陶赛特羊则在哺乳期内,公羊体重的均匀性好于母羊,而周岁以后,母羊却好于公羊。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断奶后的种公羊培育,增强体量指标的一致性选育。
以上说明,该场繁育的两个优良肉用绵羊品种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主体指标,达到甚至超过本品种羊在中等营养水平条件下的理想要求,并显现出很强的生长潜能。
3 繁殖性能
3.1 繁殖生理指标(表3)
表3 两个品种羊繁殖生理指标比较
生理指标
|
无角陶赛特羊
|
杜泊羊
|
性成熟(月龄)
|
♂5-6,♀5.5-6.5
|
♂5-6,♀5-5.5
|
初配月龄
|
♂16-18,♀8-10
|
♂12-14,♀8-10
|
发情周期(d)
|
16.8(14~18)
|
17.1(14~19)
|
发情持续期(h)
|
34.5(32~36)
|
30.8(29~32)
|
受胎率(%)
|
99.5(情期受胎率86.9)
|
98.4
|
妊娠期(d)
|
145.9(142~153)
|
148,6(145~152)
|
产羔率(%)
|
167.9
(初产羊154.5%,经产羊174.4%)
|
171.8
(初产羊132%,经产羊193.5%)
|
断奶成活率(%)
|
89.6
|
97.2
|
3.2 繁殖特性
3.2.1 发情季节 两个品种在原产地均为全年发情。引入该场五年来,基本为不均衡的全年发情,以8月至翌年4月份发情较多,而无角陶赛特羊以8~11月份、杜泊羊以8~12月份最集中,两品种在最热的6~7月份发情者很少。
3.2.2 发情特点 两个品种羊除多能表现一般发情特征外,育成母羊有的发情不甚明显,都有不同程度的安静发情和假发情,而无角陶赛特羊的安静发情和假发情比率多于杜泊羊。公羊精液品质以秋季最好,春季次之,冬、夏季最差;7月份当气温达38.5℃以上时,公羊则性欲减退,精液品质亦下降。
3.2.3 配种 一般一个情期配种2次即可受孕,两次羊隔8~12h。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第30~40d。
3.2.4 妊娠与产羔 两个品种羊在妊娠期内胎儿发育正常。由于采取全年半舍饲半放牧饲养方式,很少发生早产、流产、死胎及畸行等现象,难产者更少见。
3.2.5 保姆性 两个品种羊的保姆性都很强,即使初产羊也表现出很强的恋羔育羔性能,这也是羔羊断奶成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。
3.2.6 泌乳性 在中等和中上等营养条件下,多数母羊乳房发育良好,并在哺乳期内可为羔羊提供充足的泌乳量。
4 产肉性能
无角陶赛特羊和杜泊羊是现今世界著名的肉用绵羊品种。从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观测羊体外形特征,都具有典型的肉羊体型结构,而尤以杜泊羊为甚:体躯宽、平、长、深,头小、肢细短,典型的园桶体形和瘦肉型,再从我们和他人拥有的有关资料看,两个品种羊都是发展我国肉羊产业(特别是肥羔)很理想的父本优良品种。(由于品种羊价值较高,我们尚未亲自进行具体的产肉性能测定)。
5 产毛性能 见表4所示。
表4 两个品种成年羊产毛性能
羊毛性状
|
无角陶赛特羊
|
杜泊羊
|
♂
|
♀
|
♂
|
♀
|
产毛量(kg)
|
3.5±0.4256
|
2.7±0.2811
|
1.9±0.3148
|
1.6±0.2761
|
羊毛长度(cm)
|
9.8±0.3158
|
7.9±0.4721
|
6.5±0.4391
|
5.7±0.3149
|
羊毛细度(支)
|
50~58
|
多为偏细的半粗毛,少数为64支同质细毛
|
羊毛密度
|
中上等
|
中等
|
干、死毛
|
个别羊微量
|
部分羊微量
|
净毛率(%)
|
52.0
|
64.0
|
55.0
|
65.0
|
杜泊羊唯一缺点是被毛同质度差,多数个体在全年大部时间里有自然生理脱毛现象,尤以母羊为甚。因此,表列产毛量和毛长值比实际值小,对被毛密度的判断也比实际偏低。
6 适应性
无角陶赛特羊和杜泊羊引入该场五年来,均表现出对秦岭南麓的生态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。耐寒抗湿热,在较平缓坡地或丘陵地区放牧游走、采食能力好,抗逆性强。该场先后推广到黄河、长江两大水系流域的种羊,在当地都表现了满意的适应能力。
7 种用价值
据我们对两个品种羊较详资料的繁育效果分析,其遗传性稳定,纯繁后代变异程度极小。育成和成年羊的特、一级平均比例为:无角陶赛特羊67%,杜泊羊73%;生长发育快,经济早熟性很突出;繁殖性能优良;被毛良好,无角陶赛特羊优于杜泊羊,而杜泊羊被毛类型虽不一致,质量不理想,但作为肉用性能特别突出的肉羊品种(生产超等的“钻石级肉”),羊毛仅属次要性状。加之适应性都很强,也为国内其他繁育地区所证实。我们曾用两个品种羊分别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也表明,杂种一代的初生重、断奶重、哺乳期平均日增重和周岁重,与母本羊指标相比:陶×寒F1分别超过4.1%、48.6%、54.5%和40.3%;杜×寒F1相应为5.4%、69.0%、84.1%和52.7%。杂种一代的体型也明显倾向于父本,而以杜×寒一代最显著,适应性也强。